最近看到一篇《关于SaaS产品长期价值》的文章。突然联想到之前做过的项目,便想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思考记录下来。

这是在2018年,加入美味后做的第一个重大项目,名叫“旺铺”。它是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私域能力,辅助商家提高营收的SaaS工具。直到2020年,美味被阿里本地生活收购后,该项目才算暂停。那时,我写了一篇关于该项目的总结报告,细述了整个过程以及经验思考。由于太过正式,就不放到这里了。但我会引用其中的一些内容。

一、定位思考

2018年整个国内的餐饮SaaS服务,在基于H5的形式上,已经如火如荼。如果我们将餐厅作为一个“场”去看的话。店外的“排队、预订”,店内的“点餐、支付”,甚至后厨的“供应链管理”,多方都已经涉及很深,大家都有各自的优势。

图片-1650969574965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如何“进攻”,如何“防守”,以及建立一个怎样的护城河?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。

当时,我和我的“常年leader”(已共事好多年)时常探讨。基于美味目前的现状,C端有APP、微信公众号;B端有基于H5的SaaS点餐交易系统。当时公司正在探索后厨的“智能管理”以及“供应链”覆盖。

“供应链”这个方向的尝试,属于试探性的“进攻”。因为“哗啦啦”已经做的很深很成熟了。而我们现在再去做这块领域,在当时我们的分析下,感觉市场剩余空间较小,利润不大。餐饮行业的供应链的标准和渠道管理大多比较非标。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将其结构化和标准化,是件非常难的事情。哗啦啦在其中已经深耕多年,也只是在某些业务条线下,做到了帮助商家提效。而智能后厨,前赴后继的企业进入这条赛道,想分得一杯羹,最终都草草收场。

这不禁让我想起,之前在一家房产互联网的创业公司。那时,大老板想“颠覆”行业玩法,想将目前的B2C模式,改为C2B。即,收集用户需求,包括户型、园林、小区等等,给到开放商去协调整合,并最终落地实现。也是这个宏大的理想,吸引我进入了公司。当真正深入行业,深入一线去了解后发现,房产模式太重了。

首先,房产看上去是个标准化的产品,但实则里面的利益结构非常复杂,同时,房产周期很长,从拿地到最终建成,最快也要3-4年,中间的各种审批环节非常繁琐冗长。而想通过互联网,简单的从需求侧撬动开放商,这也是件非常难的事情。因为当前中国房产还是个供不应求的关系,B侧的话语权非常大。想推动变革,至少当下还不是时机。

而这段经历,会让我思考,如果想通过互联网“信息对称”的特征去解决餐饮供给侧的效率问题,这也就与上述聊到的房产行业一样,很难构建标准化。甚至,你要一直追溯到食品的源头,才有可能实现全流程的标准服务。但,生意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。而如果要去打破这条规则,必然需要带来高额的利益,才有可能带来变革,不然行业内的人,是没有动力去做,甚至还会招致反对的。

于是,我们又回到了B端和C端的讨论。那时候,我提出了BC联动的设想。因为美味的C端一直是排队预订的服务角色,所以,没有真正C端交易变现的能力和心智。而这是让我们无法将产品推到前面去独当一面的现状。所以还是需要B端SaaS产品,去更多获取用户消费信息,来反哺平台产品的用户画像,再通过平台产品给到用户更多的服务能力。

随即整理了一套战略全图:

图片-1650980076185

于是,我们决定先从SaaS开始。为什么讲SaaS需要这么长的铺垫?是因为,任何一个企业决策,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思考、对比、权衡之后,才能给出的。

二、市场调研

接下来,我们调研了公司一线城市的SaaS覆盖率以及商家使用产品的数据后发现,SaaS服务确实在坪效和增收方面(例如商家会员),给到商户很大的帮助,商家也非常认可SaaS这样模式的产品。于是我们对现有市场做了一次摸底:

服务商排队预订堂食外卖商城会员小程序
二维火Y-YY-Y-
奥琦玮Y-Y代运营-YY
吾享--Y--Y-
哗啦啦Y-Y--Y-
微盟--Y--Y-

分析:

a.市场占有:从餐饮行业角度出发,头部大客户,一般在美味、奥琦玮、二维火、吾享这几家手中。微盟较为偏向电商和本地生活领域。

b.功能形态:几个重要竞争对手,当时尚未上线小程序产品。功能服务仍由H5提供,且功能分散部署,未形成品牌化,产品粘性很弱。

c.机会:

  • 微信侧强推小程序给到的流量扶持;
  • 品牌私域流量运营,利用公众号和小程序的双结合,搭建微信生态内的品牌运营;
  • 领先竞品将小程序的品牌功能搭建完成,并加入外卖和商城的新模式;
  • 整体为商家提供品牌能力、服务能力、交易能力、数字化管理能力一体的微信生态的餐饮SaaS方案。

同时我们也调研了商家的痛点:

  1. 平台绑架流量,难以导客和赚钱;
  2. 排队人多留存少;
  3. 线上营销能力缺乏,不够集中,不能留客;
  4. 新客、老客、常客,难以识别,更不知如何转化;
  5. 营收增长缺少新的模式;
  6. KA客户自建、独立运营商城成本高,流量获取成本高;

我们不难发现,商家的痛点围绕这几个点:

流量、留存(复购)、增收。

于是,围绕商家痛点和市场特征,我们设计了产品价值: 1.聚客:全渠道会员,全场景无感转化;建立自家粉丝、会员私域流量;

2.提效

  • 数字门户:品牌、门店信息一目了然,体验全流程就餐服务;
  • 功能集合:排队、预订、点餐、外卖,一站搞定;
  • 数据报表:每笔订单、每个客户、每个数据、每次变化,同步留存,一目了然。KA客户还配有专职的品牌服务人员。

3.增收

  • 客户画像等会员精准营销能力;
  • 社群营销:红包裂变等营销能力,提新客,提转化,提客单;
  • 外卖对接,省去平台高额抽佣;
  • 社群电商:新零售,企业增收新方向;

三、产品策略

产品策略上,首先,我们计划通过MVP的小范围验证后,再快速铺向市场;其次,结合微信小程序的形式,将商家私域流量,留存在公众号,并通过小程序交易变现的路径,设计“品牌小程序”,即,一个品牌一个小程序,并将所有的服务集合在这个小程序中。

图片-1650976379715

在产品初期,经常被商家问到的问题是:“我们都有H5了,为什么还要小程序?微信也没有给到非常多的流量扶持,我们买这个的意义是什么?”

一开始销售不知道该如何回答,通过产品的梳理后,一个较为前期的回复是:“这是商家品牌在微信的入口,就像APP,用户看到logo,就看到了品牌。这是私域经营带来的更深度的品牌认同。”加上微信很快在流量侧给到小程序大力扶持,商家慢慢接受了这个从品牌维度的解释。但这也是我们在前期尝试新机会的时候,面对的最大的问题,导致严重影响了销售的业绩,也间接产生了后续“难销”的问题。

这里想多解释一下。美味由于主要以排队侧的业务为重,合作的商家均是规模较大的商户,所以在品牌心智上的说服力是存在的。但如果换做别的一般商户,这样的解释还是很难说服的。

往后,通过不断思考总结,给到一线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价值叙述:

图片-1650977559109

四、探访商户

接下来,由于前期的“破冰”并不顺利,以及在售卖策略上的问题,我们的产品并没有预想的那样顺利。没有办法,产品卖的不好,产品经理必须要去一线实地探访商家。这也是我对下属产品经理的要求。

我在2019年5月,去了广州和深圳,具体调研市场问题。这是我感慨良多,以及对我做ToB产品影响很深的一次经历。

在广州,我找了一线销售,晚上一起吃了饭。我们很自然聊到了现在的产品问题。

他问我:“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经理,总是不听一线的声音,闭门造车?”

我当时一愣,问道:“为什么这么讲,感觉公司的产品经理都是在做符合客户需求的功能呀?”

他当时拍了拍桌子,扭头转向我说:“明天我带你去见一个客户。”

第二天,我们一起来到了客户的公司。老板对面坐下,直接开始了他的质疑:“还是原先的那个问题,这个小程序和H5有什么区别?我为什么要花比H5贵的多的价格去买这个小程序?你们说微信在给小程序这样那样的流量扶持,可是我并没有在你们的产品中看到体现。”

于是,我还是按原先的品牌思路,回答了老板的问题。老板直接说:“那品牌的价值是什么呢?你们说溢价能力,但是现在餐饮行业竞争这么激烈,我们如果将客单价提上去,客户还不走?不要搞那些虚的东西,站在我们的角度,我们要的就是提效,提收入。至于用什么方式,应该是你们去思考的。”

说完,就以还有别的会为由,离开了。

销售对我说:“这是我们一线平时遇见的常态。不是没有好好卖,确实很难卖。” “走,我们去下一家。”我当时是有着情绪的:不服的情绪。

下一家的情况一样,但这次在老板同样也要告辞的时候,我拉着他问道:“那你们的需求是什么?”

“跟你们的销售说过很多次了呀,你们没有同步吗?”

“有可能在反馈上存在问题,我今天来了,就是想来听听老板你的考虑。”

“两个点:首先外卖,美团饿了么抽佣太高;其次,我们是卖肉丸的,全国各地都会销,需要类似电商那样的能力。你们销售说,这两个需求,你们要好久才能搞好。那在搞好之后,咱们再聊。”

“你们对品牌没有诉求吗?对这块的定位认可吗?”

“认可。但是小兄弟,国内有多少餐饮商户有资源组建自己的运营团队?这个不长久,不持续的。”

“那我们代运营呢?”

“可以,但是你们的成本及模式,可能要想明白。我在餐饮行业也不少年了,遇见过很多做代运营的公司,没几家活着久的。”

就这样,一周的时间,总共聊了20家商户,大家的诉求就是集中在外卖和电商。但更大的分歧在于质疑产品本身的价值。

我一时陷入迷茫。难道这个产品真的没有价值吗?但一时回答不了自己的这个问题。于是,先将此行总结的问题,汇总了一下。

【调研思考】

--产品--

①需要有一个市场亮点的实力功能,需要集中公司资源磨一把利剑。

②旺铺前期推的太急了,研发的进度较慢。有没有可能,先打标杆,再做大规模推广,效果也许会好很多?

③旺铺感觉是提单价的工具;功能并不能代替原有的,且没有明显增加的利益给到商家

④后台报表做的不好

--业务-

①售后会被吐槽

②广州和深圳的销售真的很拼

③品牌在不同地域的销售情况差别很大。哪怕是广州和深圳,差别也很大

④不同菜系,不同餐饮企业规模,对小程序的需求都不一样

【复盘思考】

①前期缺乏深入广泛调研,包括小程序客观存在的”坑“

②“动力”不够了,有没有可能前期跑的太快,冲刺跑,后程耐力不足

③旺铺问题应该出在一线与产研之间沟通的通道上。旺铺的价值,一线销售无法有比较好的成熟话术。商家对理念不买账。

④旺铺主要负责人,要跟旗下所有产品都要有关联:全线负责,信任

⑤外卖、商城是否作为选项

回到上海,跟直属老板汇报上述问题以及我的思考。但对于产品价值的质疑,还是没有答案。

五、迎来转机

随着产品持续低迷,大老板需要产品团队给到一次汇报。我在这次汇报整理过程中,突然想明白了这个问题。即:

  1. 我们需要商户将H5换为小程序,商户便要承担成本。而在功能大体相似的情况下,商户会有对比,肯定不会认可。但这不是对产品价值本身的不认可,是对更换成本的不认可。
  2. 其次,我们因为小程序和H5同时都要维护,所以研发团队是存在多重成本的,这是我们向商户收费的根本原因。
  3. 那么,如果我们放弃H5,而把所有精力放到小程序,也就省去了H5这块的研发成本。同时将现有存量商户低价或是“免费”升级小程序,然后以别的产品功能收费,以弥补一部分成本损失。同时将这些大客户作为成功案例去做标杆推广,以获取更多的增量商户,再放眼未来的续约率。
  4. 对于售卖策略,先以火锅、烧烤、日料等这些对小程序有强烈需求,并已经被市场教育的品类作为重点攻坚方向,在几个品类上先打透,再打造几个行业“爆款”,形成行业的势能和影响力。

于是,带着这样思路的报告向大老板做了汇报。给到的回复是,先做尝试。

在不久之后,前文中,怼我最厉害的那家老板,送给我们深圳团队一枚奖杯。他们家叫“仟福粥点”。他们用了完善版的旺铺后,

  • 会员粉丝增加了200%;
  • 点餐营收提升了240%;
  • 会员复访、复购提升1000%;
  • 电商商城,营收也在增加。

商家非常满意,特此制作了下面这个奖杯送给了深圳团队。

cup


当深圳的同事,把这张图单发给我的时候,我激动地流下了泪水。这是对我们产研团队最好的认可!在整体产品业绩低迷的情况下,有了这样的认可,也能鼓舞大家将产品做的更好,一线销售也受到了鼓舞,后续的成单率明显提高了。就在一切似乎向着转机发展的时候,疫情来了。

六、尾声

2020年5月,疫情过后,阿里本地生活收购了美味,由于SaaS业务与客如云有冲突,后续“旺铺”产品便不再更新了。

但在已经过去的这两年疫情中,我也感受到,SaaS形态产品因依附于商家的业务运转,一旦商家“倒下”,SaaS便”不复存在“。这两年疫情对餐饮商家的冲击,让客如云的日子非常艰难。

在2022年年初,整体SaaS行业迎来了大收缩。例如有赞、微盟,都在涨价和收缩业务。我们不禁唏嘘,SaaS行业还没见到它茁壮成长起来,便遇见了这么多的困难。

但,不论怎样,带着服务客户、服务用户的初心去做产品,最终一定可以赢得市场,赢得一席之地!

七、一些总结:如果再来一次

1、产品定位

“餐饮商家SaaS全场景解决方案。”这个定位只是在当时情况下一种产品合集的概括,那么,产品的“意义”最终要为商家解决什么问题或是带来什么价值呢?

如果重新让我叙述的话,我可能会说:“餐饮商家私域SaaS数字化经营的全场景升级。”而这次的升级,即是基于微信小程序场域下的私域数字化的迭新。

而小程序的价值在于哪里呢?可见:《浅谈微信小程序的价值》

其次,对商家利益,可以带来哪些好处呢?是提效,提收入,还是降本?

  • 提效&降本:从产品设计初衷、结构来看,将品牌多门店多业务通过小程序整合一起这(不用多次购买SaaS产品服务);
  • 提效&降本:非常快速方便地通过小程序将用户转化为品牌会员,利用会员画像,让品牌更精准地触达用户;
  • 提收入:通过引导用户加入社群,小程序提供外卖和电商商城的能力,增加商家的盈利模式,扩大营收;

2、商家画像

SaaS产品最大客户是商家。要更细地去拆商家画像,即,我们之前仅拆到了“头部商家”这个范围,那么头部的哪些商家呢?是按餐饮品类分,还是按营业规模分,还是按客流量分?这些是我们之前没有做到的内容。

以及对商家去做新老客的区分考察。以获得不同关系的商户,对产品认知、认可的更加客观的结论。

如果再来一次,我想会在MVP产品阶段即将这两个问题作为实验考核结论。继而在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前,可以有的放矢地优化产品去满足目标商户,从而可以在推广初期获得更好的爆品案例,以支持我们产品商业模式的正确性,获得快速全量推广的基础。

3、售卖策略

这里的售卖策略会分为:售卖阶段、售卖价格。

售卖阶段

在投放市场前,会预先规划好,不同的售卖阶段,以制定不同阶段衡量产品售卖好坏的标准。

售卖阶段大致划分为:MVP期、定点城市期、扩大拓展期、全量推广期。

  • MVP期:考察商家画像、商家认可度、商家需求。通过初期探索,获得结论后,快速调整产品以及下一阶段的售卖策略。
  • 定点城市期:考察新签约率、老客升级率、商家认可度、商家需求、商家画像。
  • 扩大拓展期:考察新签约率、老客升级率、商家认可度、商家需求、商家画像。
  • 全量推广期:在进入全量推广期前,做好更全的产品准备、销售准备,以及市场策略调整,以期获得更多商户的认可和签约。把新客签约率和老客升级率,作为重要数据指标。并将拓展商家画像作为接下来的业务目标。

售卖价格

售卖价格对新老客应该有不同策略。

新客:按品牌签约,一次报价。可略高于市场同期价格水平。

老客:按品牌签约,按产品升级策略报价,在报价上再打折扣给到商家新的续约年限。不仅解决了续约率,同时完成了有价的产品升级。

4、产品迭代

① 产品经理在MVP阶段就要第一时间深入一线,与销售一起拜访客户,而不是等到产品售卖出现问题,再去了解市场,那时的先发优势、客户心智,都已失去,很难在短时间内,再获得大量的认可和订单。

② 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,不仅要听取总部业务部门的声音,也要跟进一线销售反馈。是直接获取一手信息,而不是获取“转译”信息。

③ 以SaaS产品的本质为出发点,去思考产品和业务问题。真正站在商家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,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是简单的“我认为”。


这些经验都会作为我宝贵的人生经历,伴随着我往后的发挥。非常认可美团的前期调研的方式,不做大量的市场调研(同行和非同行)、产品比对、商户探访,不可以做出产品决策。期望这些经验,可以帮助我在以后的产品设计中,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,最终获得自己认可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