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眼来美团已经3个月了,我的状态要比第一个月的纠结和郁闷更多一些。对此,我找了好些个朋友沟通,想从他们那里,找到自己一些底层的问题,从而尽快解决目前的一些磕碰。

一、状态起伏

每周约见一个朋友去聊我现在的问题,发现他们给我的建议和信息很神奇地串联在了一起。

第一个朋友说,我的破局能力还不够。应该多去找身边负责别的业务的同学聊,跟他们建联,然后让信息都先流向你,当你的信息量逐步大了之后,就会找到破局的方式。

第二个朋友说,破局能力是认知 + 路径。认知 = 看到机会;路径 = 动态找方法。

第三个朋友说,要建立庄家思维。钱从哪来,怎么卖,怎么分钱。

这三个朋友的点,概括起来就是:

如何在新行业建立:找到你的认知 -> 寻找路径,找到具体方法或是解法 -> 找钱,找合作伙伴 -> 设定如何赚钱和分配利润的机制。

这不就是完整的一套创业流程么。听完最后一个朋友跟我讲的内容后,我突然有一股暖流充满身体,似乎那个阳光、激情、奋斗的小伙子又回来了。

二、洞察机会

1、线上商场业务,流量和供给的矛盾。

整体看,商场线上业务的供给,并不充足。例如,从商场类型看,百货主要由购物卡、储值卡为主,类型单一且单价较高,消费者存在线上交易门槛;购物中心,以场内店通用券为主,但购物中对场内店的控制力不强,导致供给不足,持续性不够。供给整体看,头部商场供给还算充足,腰部商场的供给不足。目前以美团站内特价团购的供给,补充商场货架。

流量方面,美团侧,8月商场详情页日均UV80万,其中,中下旬增长了20万,原因是来自“海旅免税城”的直播和站外投放,带来的20万的流量激增。而商场详情页流量排名第二的武商,日均UV在2000。这其实是一个较低的数据;点评侧,8月商场详情页日均UV120万。货架交易额,在8月下旬实验放开后,点评整体交易量比美团多一倍。即说明,美团侧目前的商场用户心智较弱,在供给相同的情况,点评的交易成交目前优于美团。

矛盾点在于:线上商场详情页整体流量双端总和在200万,但双端客户端的日均流量总和在1.2亿+,商场流量占比非常非常低。除了商场不是所有用户高频的需求属性外,整体供给和流量心智,并没有建立起来。点评侧,商场流量占比大盘5%;美团侧,商场流量占比大盘1%。商场流量覆盖面也不够,导致商家需要去站外投流,拉动线上交易。

后续动作:站内继续增加更多交叉流量入口,以及增加已有的搜索、金刚位、猜喜的商场信息的曝光。持续提升商场供给曝光,给到用户强心智培养。

2、商场业务需要线下流量的持续上翻供给。

上述“海旅免税城”的案例,商家在微信朋友圈投放了朋友圈广告,并在广告落地页展示了商户在美团直播间的二维码。因为这样的引流和站内直播投流,该商户的美团商场详情页,流量增加了20万。这个案例给到这几点总结:

1、供给优质和充足;

2、站内流量给到的支持较少;

3、商家通过站外和线下宣传获取更多流量。

围绕这3点的经验,我们需要的动作:商讨商场提供更多优质供给的可能、拓展更多流量渠道,以提升用户心智。

商场具有线下门店的“容器”属性,结合和容纳了众多门店服务,本身是一个容器或是场的概念。消费者选择“逛”商场的决策点主要有:门店(是否有想去的店)、优惠(是否有足够的优惠被打动)、距离(距离是否近,或是交通是否足够方便)。而这些角色点,其实是次级筛选信息。例如:

  • 场景一:今天我想吃什么,选择了太二酸菜鱼,那去哪里吃?似乎门店都在商场里面,那么 选择哪个商场呢?距离?还是有别的因素,比如吃完了,看个电影还是附近有什么可以逛或玩的地方?

  • 场景二:今天想去逛逛街,是逛路边街呢,还是去商场逛?商场的话,去看什么呢?美妆?电影?吃饭?娱乐?去哪个商场呢?

从上述两个典型场景可以分析得到,商场至少是用户选择信息的次要决策要素。即,用户很少非常清晰地知道,我要去哪个商场,直接进行主动查询。所以,我们除了在线上的搜索、金刚位、猜喜等路径上,支持和引导用户查询和方便给到用户商场信息,更多的商场信息,还是需要在商场内,线下场景给到用户更多决策信息,从而养成用户在美团侧查询商场信息的习惯。

这部分正在梳理和获取信息中,期望尽快给到一个充分和完整的方案计划。

期待后续的表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