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江山和守江山需要什么样的人
自从今年7月开启了自己第三次创业,结合之前在美团和美味的职业经历,突然又对打江山和守江山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燃起了兴趣,以及分析和思考自己属于哪一种人。
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叫VUCA的时代,也就是Volatile(易变不稳定),Uncertain(不确定),Complex(复杂),Ambiguous(模糊)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每个公司对于新项目投入的态度会更谨慎。而在已有运转的项目上,此前攻城略地的兄弟们也不一定擅长从进攻转向经营。
从小到大经常听老人们讲打江山易,守江山难。从我自己的理解来看,打江山是在明确目标下的执行实现,为达成目标快速实验拿到结果快速执行;而守江山是全局最优认知下权衡和妥协,必须对全局业务知其然,也得知其所以然。
拿之前经历过的公司业务说明:
打江山的时候是怎么做的:2018年在美味时打造了一款名叫“旺铺”的餐饮SaaS系统。这套系统基于餐饮场景全链路,结合微信小程序,为商家提供餐饮场景整套经营解决方案。我们刚开始的时候,就是以最小产品功能体系去攻打市场餐饮商家。当按照自己思路创建产品与商家需要有不同,阻碍了售卖进展。我们果断切换至以满足商家需求为第一前提,从而迅速打开了市场。进而再去完善“用户体验”和“商家使用体验”,再进展为“商家代运营”。整套产品体系做下来,我们实现了当初的业绩目标。
所以我理解“打江山”即为“进攻”,且是不顾噪声、不管竞对的进攻,围绕挣谁的钱即服务谁的宗旨,快速迭新产品,占领市场份额。
守江山的时候是怎么做的:这个阶段更多是精细化运营的时间。这里我在美团也有深刻的体会。丰富的方法论和精确地计算,来判断产品方向和功能迭代。这里不需要太多的创新,而是在原有的巨轮上稳步推进即可。每一个较大功能的迭新都要做非常丰富和持久的调研,来证明判断的合理性以及产品上线后监控的指标维度等。而在守江山时,对于拓展和扩张有着非常谨慎的评估。我在美团做新业务探索时,也是做了大量的调研,来评估进军新行业的机会、策略、方法、角度等,整体上的判断都是非常审慎的。
所以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各自需要什么样的人呢,简单谈谈我的理解:
1、打江山-初创期:【一专多能,拙将优先】
草莽阶段,业务方向、盈利模式、岗位协同模式,一切都在未知中摸索。这种阶段下,没有边界感、不计较自我、勇于尝试的人会和团队更意气相投。所以这时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,大家在一片盲区中互相主动补位,推动业务向前。
我理解这个阶段态度大于能力,所谓打硬仗用拙将,不强调使用多么精明强干的人,而是要一专多能的人,反而容易在混乱的状态下,冲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
2、打江山-扩张期:【高薪聘人,用人所长】
公司进入业务扩张阶段时,机制流程还没有稳定下来,但是往往高速增长可以掩盖掉90%的管理问题。这个时候,时间直接决定增速,窗口期是最贵的业务资源。所以对人才要求一定是能力优先,适合的策略是高薪聘人。快速吸纳优秀人才,节约其他业务资源消耗。国内很多高速增长期的公司都在发展期采用过类似的招聘薪酬策略,比如字节、拼多多、滴滴。
这个时候招募到的人,一定都是为了解决业务最关键的核心痛点,要让单刀型的尖兵去保证增长关键系数能每日飞涨。
3、守江山-成熟期:【运筹帷幄,机制搭建】
这个时候的业务、人员、协同模式都趋于稳定,开始逐步进入守江山的阶段,这个时候的重点不是一城一池的大胜,而是如何让一兵一卒的小胜持续稳定地发生,将更多的小胜汇集成大胜。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是:建机制、建流程、建体系、建文化,即高阶体系化建设管理者(资深职业经理人的引入)+内部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(企业文化形成+年轻人才梯队搭建)。
4、守江山-探索期:【业务探索,跨行互补】
成熟期之后,多数团队都会迎来业务增速放缓、组织规模庞大和业务敏感度降低。这种时候往往组织会更多地希望发起自下而上的创新变革,希望组织化整为零,方便业务转型。这时公司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,有两类人才特质很稀缺:①极强韧性的乐观主义者——我就是荒野里的星火。②跨行跨业务跨角色融合,知识杂交,用跨行业的业务增长和组织经验尝试创新,获取新的增长曲线。
尤其是刚刚说的第二点,在这种时候应该大力鼓励内部的人员流动和活水,美团在销售角色成长方式里有个五换的概念:换团队、换市场、换业务、换军种、换职能。本质也是希望能带着此前的经验、知识跟新的岗位发生融合,产生一些新的火花。
最后再谈谈自己属于哪种人。结合过往的经历和在美团的尝试和实践,现在非常确定自己属于创业初期到成熟期的人。自己对新业务新方向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,加上超强的执行力、乐观韧性、一专多能的品质,在之前企业内创业拥有很成熟的经验。而在自己36岁的当下,选择了符合自己内心的抉择:重新踏上创业的路。
希望一切顺利,一切顺遂!